完成人  | 获奖等级  | 获奖类别  | 年份  | |
左东启、席与耀、龚崇准、詹维源、张君伦、张直骏、徐友仁、王云球  | 一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1992  | |
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及其在坝中的应用  | 左东启、陈国启、夏颂佑、沈家荫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1985  | 
水锤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 | 索丽生、刘德有、张芹芬、刘启钊、张健、胡 明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00  | 
大坝与坝基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| 吴中如、顾冲时、郑东健、苏怀智、王建、郭海庆、沈振中、包腾飞、李季、温志萍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04  | 
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研究  | 吴中如、顾冲时、方永浩、陈建生、郑东健、宋汉周、江泉、汪在芹、苏怀智、郭海庆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07  | 
平原河流防洪安全水动力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| 唐洪武、王船海、何华松、严忠民、张平易、肖洋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09  | 
重大水工程服役风险评定与馈控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| 顾冲时、苏怀智、范子武、郑东健、包腾飞、盛金保、李雷、姜树海、吴时强、王昭升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11  | 
复杂河网多目标水力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 | 唐洪武、王船海、肖洋、何华松、郑金海、王玲玲、顾正华、虞邦义、张蔚、程绪水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14  | 
大型泵站水力系统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  | 徐辉、张健、邓东升、冯建刚、俞晓东、李同春、陈毓陵、郑源、赵兰浩、杨校礼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20  | 
混凝土坝变形测量的数字模型研究及其应用-安全监测与预报  | 陈久宇、吴中如、陈继禹、刘观标、沈长松、邓昌铁、林育德、杨代泉、林见  | 三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1990  | 
高坝安全监测技术及反馈  | 丁国强、赵炳祯、李天扶、陈兴华、耿克勤、李 瓒、庆祖荫、彭宏阆、吴中如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1995  | 
紊流模拟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 | 戴会超、许唯临、吴玉林、刘之平、槐文信、高季章、苏祥林、王仁坤、吴伟章、吴一红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07  | 
高坝工程泄洪消能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| 许唯临、刘之平、肖白云、吴建华、王仁坤、张东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09  | 
复杂环境下水力射流新理论、关键技术及应用  | 李行伟、唐洪武、王文平、李玉国、张华伦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10  | 
200m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关键技术  | 冯树荣、戴波、吴旭、肖峰、张国新、朱岳明、周建平、周宜红、龙先进、金峰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10  | 
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分级防冲防蚀成套技术  | 许唯临、周钟、张建民、吴建华、刘善均、邓军  | 二等奖  | 技术发明奖  | 2012  | 
超高心墙堆石坝关键技术及应用  | 张宗亮、马洪琪、艾永平、袁友仁、张丙印、陈祖煜、迟世春、冯业林、速宝玉、李国英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14  | 
水库大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| 张建云、蔡跃波、李云、贾金生、汪小刚、盛金保、李雷、顾冲时、宣国祥、杨正华、王士军、魏迎奇、卢正超、彭雪辉、王晓刚  | 一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15  | 
复杂水工混凝土结构服役性态诊断技术与实践  | 胡少伟、顾冲时、苏怀智、沈省三、何秀凤、陆俊  | 二等奖  | 技术发明奖  | 2016  | 
长三角地区城市河网水环境提升技术与应用  | 李云、范子武、唐洪武、吴时强、陈求稳、朱雪诞、顾正华、谢忱、吴修锋、许明  | 二等奖  | 科技进步奖  | 2019  | 

